肺癌治療武器: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SBRT)
- drsotszhim
- 4月12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今次想同大家介紹一下肺部放射治療(俗稱「電療」)嘅最新發展。近十幾年,肺癌電療技術有咗非常大嘅進步。由以往傳統可能需要做三十幾次嘅漫長療程,大幅縮短到依家只需要做幾次,甚至喺某啲情況下,一次就完成嘅「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簡稱 SBRT)。
點解電療技術進步咗咁多?
主要原因有幾方面:
1. 影像技術更精準: 令我哋可以更清楚睇到腫瘤嘅位置同形態。
2. 電療儀器更先進: 可以非常準確咁將高劑量放射線(俗稱「高能量 X 光」)射向腫瘤,同時盡量避開周圍嘅正常組織。
3. 誤差控制更少: 好似有個好清晰嘅 GPS 系統咁,可以實時追蹤住腫瘤嚟進行電療,減低因呼吸等因素造成嘅誤差。
因為呢啲技術嘅進步,依家嘅電療儀器可以喺短時間內,每次給予非常高劑量嘅放射線,達到高效而且準確嘅治療效果。
坊間所謂嘅「治癌神器」?
有時會聽到人講某啲機器係「治癌神器」,其實呢種講法要視乎情況。因為每種癌症、每個病人嘅情況都唔同,適合嘅治療方法同儀器亦有分別。但如果針對某啲早期肺癌嚟講,SBRT 呢種高劑量、定位精準嘅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可以話係一種非常有效嘅「治癌武器」。
早期肺癌:手術切除 vs SBRT 電療?
好多病人會問,如果係早期肺癌(例如腫瘤只有 2-4 厘米),又冇淋巴擴散,究竟做手術切除好啲,定係用 SBRT 電療控制得比較好?
雖然醫學文獻有唔同研究,但依家醫學界普遍認為,對於呢類病人,無論係做手術切除,定係用高劑量 SBRT 電療,治癒嘅機會率都非常接近,普遍可以達到九成以上。所以我哋一般認為,喺好多情況下,兩者嘅治療效果係可以對等嘅。
劑量迷思:點解電幾次仲勁過電三十幾次?
大家可能會直觀咁諗:「以前電三十幾次,依家電得三、五次,梗係三十幾次劑量高啲啦!」其實唔係咁計嘅。
大家唔可以單純用次數去比較。傳統電療電三十幾次,每次劑量相對較低,總劑量大約係 60 戈瑞 (Gy) 左右。而 SBRT 雖然次數少,但每次劑量非常高。如果用一個考慮埋生物效應嘅方法去換算(生物等效劑量 BED),SBRT 嘅三至五次療程,佢嘅實際「火力」其實遠超過傳統電療,可能等同於傳統劑量 100 Gy BED 以上。
就好似貨幣轉換咁,你唔可以淨係睇數字,話 30 蚊港幣一定多過 5 蚊美金,要睇埋匯率先知邊個價值高啲。同樣道理,SBRT 次數少,但總體嘅有效劑量比傳統電療更高,所以先可以達到同手術相近嘅高控制率。
SBRT 嘅技術關鍵:精準定位與呼吸控制
點解以前做唔到 SBRT,係近十幾年先普及呢?
1. 定位越來越精準: 如上面提到,影像導航同儀器嘅精準度大大提升。
2. 病人配合與呼吸控制: 呢個非常重要!因為 SBRT 劑量高,必須非常精準咁打中腫瘤,同時最大限度保護周邊正常組織。
定位模具:病人需要瞓喺度身訂造嘅模具上面,確保每次治療時身體位置都保持一致。
呼吸控制:我哋呼吸嗰陣,肺部腫瘤會跟住郁動,可以有幾毫米甚至更大嘅位移。SBRT 嘅精準度要求誤差喺幾毫米之內(通常 3-5 mm)。如果任由病人自由呼吸,尤其係深呼吸或呼吸幅度唔穩定,腫瘤就好容易移離高劑量嘅照射範圍,甚至令高劑量射線影響到附近嘅重要器官。
閉氣技術: 為咗解決呢個問題,其中一種常用方法係「呼吸控制」或「閉氣技術」。喺每次幾分鐘嘅電療過程入面,可能會要求病人按指示閉氣十幾至二十秒,喺呢段時間內進行照射,確保腫瘤固定唔郁。做幾次閉氣,分段完成照射。當然,唔係要病人閉氣幾分鐘咁耐,每次只係短時間。如果病人忍唔到氣需要呼吸,電療機會即刻停止照射,等病人回順條氣再繼續。
SBRT 嘅副作用
一般嚟講,SBRT 嘅副作用相對輕微,好多病人甚至覺得完成治療後冇乜特別感覺。副作用嘅種類同程度,主要取決於腫瘤嘅位置:
常見情況:如果腫瘤位置比較「靚」,例如喺肺葉嘅邊緣,唔近大氣管、大血管、食道、心臟或者肋骨等重要結構,副作用通常好輕微。
放射性肺炎: 治療後幾星期到幾個月內,喺電療範圍嘅肺部組織可能會出現發炎反應,影像學上會見到肺部有啲「花咗」或者模糊影像,呢個叫做「放射性肺炎」。呢個係身體對壞死腫瘤細胞嘅正常清理反應,好多時病人都冇任何症狀,生活如常。
其他可能副作用:如果腫瘤靠近肋骨,可能會有局部疼痛;靠近氣管或食道,可能會有咳嗽或吞嚥不適等。
重要提醒:完成 SBRT 後覆診照肺,如果影像報告提到「肺炎」,唔好自己嚇自己。因為呢個好可能係預期中嘅放射性肺炎,而唔係細菌感染。一定要同你嘅主診醫生溝通,由佢哋根據你嘅病歷去判斷,避免因為其他唔了解情況嘅醫生睇到報告而引起不必要嘅恐慌或治療。
係咪個個早期肺癌都適合 SBRT?
並唔係。SBRT 雖然好,但唔係萬能。適唔適合主要睇:
1. 腫瘤大小: 太大嘅腫瘤未必最適合 SBRT。
2. 腫瘤位置:呢個係關鍵因素。如果腫瘤非常接近肺部中央嘅大氣管、大血管、心臟或食道等重要器官,用 SBRT 每次極高劑量去照射,風險會比較高,有機會傷害到呢啲重要結構,引致嚴重併發症(例如大出血、氣管食道穿孔等)。
3. 替代方案:對於呢啲位置比較「危險」嘅腫瘤,醫生可能會建議將治療次數增加,例如做 10 次、15 次甚至 20 次嘅「分次放射治療」,將每次嘅劑量降低,從而喺有效殺滅腫瘤嘅同時,減低對周邊重要器官嘅傷害,達致安全同有效嘅平衡。
所以,最終需要用幾多次數、幾多劑量,必須由放射腫瘤科醫生根據病人嘅具體情況(腫瘤大小、位置、病人身體狀況等)詳細評估後決定。
治療期間同之後嘅監察
治療期間: 好多病人會問,做緊五次電療期間,係咪每次都會照 CT 睇下腫瘤縮細未?通常唔會。因為腫瘤細胞吸收放射線後,唔會即刻死亡,而係需要一段時間(完成治療後幾星期甚至幾個月)先開始產生發炎反應,然後慢慢壞死、萎縮。喺治療期間做掃描,好大機會睇唔到明顯變化,亦唔會改變治療計劃。
治療之後: 一般建議喺完成 SBRT 治療後大約 3 個月,先做第一次影像評估(例如 CT 或 PET-CT)。呢個時候,經過一輪發炎反應,腫瘤通常會開始縮細或者變成疤痕組織。
長期追蹤:之後醫生會定期安排覆診同影像檢查(例如每半年或一年),監察情況。理想嘅情況下,原本腫瘤嘅位置會逐漸被疤痕組織(纖維化)取代。
其他監察方法: 除咗 CT,有時會用正電子掃描(PET Scan)去評估腫瘤嘅活躍程度,或者抽血檢測血液中嘅循環腫瘤 DNA (ctDNA) 含量變化。
總括嚟講,SBRT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係一種安全、有效、方便快捷嘅早期肺癌治療選擇,但必須喺醫生詳細評估,認為病人適合嘅情況下先可以使用。
咁仲有啲問題,例如:如果肺部同時有幾粒腫瘤,可唔可以一齊用 SBRT 電療?會唔會好傷?如果唔係原發性肺癌,而係由其他癌症(例如大腸癌、乳癌)擴散到肺部嘅轉移瘤,又可唔可以用 SBRT?做完 SBRT 之後,需唔需要再配合免疫治療、標靶藥或其他藥物治療?如果病人本身食緊標靶藥或接受緊免疫治療,做 SBRT 期間需唔需要停藥?
呢啲問題,我哋留待之後嘅文章再同大家詳細分解同講解。
Comments